时间:2024-04-18 13:28/ 来源:证券之星/阅读量:16785
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崔文静 北京报道
伴随新“国九条”及配套制度规则的发布,沪深上市门槛提高,诸多备战IPO企业被迫折戟,何去何从颇为棘手,投行保代如何创收也成难题。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,北交所日前向券商下发了《关于直联机制优化安排有关事项的通知》。这让保代们希望顿燃,也为痛别沪深交易所的部分企业开辟新路。
此次北交所拟优化直联机制,其中两点可谓“重磅礼包”。
一方面,直联机制适用行业扩大,除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外,主营业务为未来产业领域的公司同样适用。
“这意味着,直联机制适用行业范围由‘硬科技’转变为‘泛科技’,适用行业范围扩大数倍,软件信息、新能源等均有望符合直联机制要求。”受访保代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。
另一方面,直联机制耗时缩短半年。企业从新三板挂牌到提交上市申报文件的时间间隔,由“不超过18个月”调整为“不超过12个月”,并且鼓励在6个月内递交招股说明书。
根据保代分析,这说明通过直联机制上市的企业,从挂牌到成功上市有望仅耗时12个月-18个月左右,这与创业板上市节奏较快时期用时相近。
北交所IPO用时或缩短
开年以来,包括北交所在内的A股上市节奏均明显降速。根据Wind,2024年1月1日-4月17日,A股上市家数35家,较去年同期减少54家,较2022年同期减少64家;其中,北交所截至4月17日的年内上市家为9家。较2023年减少16家。
新“国九条”及系列配套制度规则出台后,主板、科创板、创业板上市门槛提高,一方面导致部分冲刺IPO的企业无法达到最新上市要求,急需寻找新的上市之路;另一方面导致投行可做项目锐减、人员冗余,投行间马太效应较大,中小券商拿项目难上加难。
记者从多家不同规模的券商投行处了解到,头部券商相对乐观,上市门槛明确后挑选何种质地的项目心中大体有数;中小券商尤其是小型券商则较为悲观,怕沪深交易所抢不到IPO项目,而且担心北交所的直联机制也不见踪影。
不过,此次《通知》或让投行吃了一剂定心丸。“优化力度很大,对投行和拟IPO企业都是利好,比2023年的‘深改19条’更有吸引力。”多位投行保代颇感兴奋。
保代们如此兴奋,是因直联机制即将迎来两大重磅变化。
一方面,企业通过直联机制上市的时间大为缩短。过去,在一些投行保代们的观念中,企业从新三板挂牌到提交上市申报文件,至少需要一年;去年发布的“深改19条”明确,北交所“已挂牌满12个月”的计算口径为“交易所上市委审议时已挂牌满12个月”,自此,企业可以在挂牌的同时着手申请北交所上市。
日前北交所向券商下发的《通知》进一步缩短企业上市时间。其明确,“本通知发布后新申报挂牌的直联企业,应当在挂牌后12个月内提交上市申报文件,未及时提交的将被调出直联机制。本通知发布前已挂牌的直联企业和已通过直联机制申报挂牌的企业,可以在挂牌后18个月内提交上市申报文件。”
《通知》同时规定:保荐机构应当尽早为直联企业办理辅导备案,鼓励在直联企业挂牌后6个月内向证监局提出验收申请;支持保荐机构在提出验收申请的同时,向北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草稿、内核会议记录等文件。
根据受访保代分析,这意味着企业从新三板挂牌到提交上市申报文件的间隔时间,由“18个月内”缩短至“12个月内”,并且鼓励控制在“6个月内”,这将使得企业通过直联机制上市的速度普遍大增。
“创业板上市速度较快时期,企业上市所需时间也不过如此。如果直联机制新标准真正落地,企业即使未在新三板挂牌,走北交所上市之路速度同样很快。”保代直言。
《通知》令投行保代们兴奋的另一关键在于,直联机制适用行业扩容——除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外,支持和鼓励主营业务为未来产业领域的申请挂牌公司适用直联机制。
适用行业由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拓展至未来产业领域,影响有多大?
根据受访保代分析,这意味着适用行业范围扩大数倍,一般的软件信息化、新能源等泛科技领域都将包含在内。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适用范围很窄,论证难度很大,只有实打实的硬科技企业方符合要求。未来产业领域想象空间则很大,符合这一要求的企业数量大增。”
除适用行业外,直联机制其他重点支持情形与过去相同。目前,属于直联机制重点支持范围的企业共四类,除前述主营业务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外,还包括两类:
类别一,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或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。这与北交所的板块定位高度吻合,一直以来都是北交所最为欢迎的企业类型。
类别二,行业地位大幅领先、技术实力业内一流、经营业绩十分突出的其他优质企业。
此项是直联机制中唯一不限制行业的适用情形,但其对企业影响力要求甚高,细分行业龙头达标可能较大。投行论证企业符合这一要求的难度也较高,需要对申请人行业地位、技术实力、经营业绩等相关情况进行核查,并与同行业进行比较,对申请人行业地位是否大幅领先、技术实力是否业内一流、经营业绩是否十分突出发表明确意见。
去年9月的千人会议中,监管曾希望证券公司争取50亿市值以上的企业上市,这与此项直联机制适用范围不谋而合。
“此番直联机制调整,将吸引不少折戟沪深但综合实力较优异的企业转道北交所。”受访保代表示。
不过,保代同时提醒,尽管北交所相较于沪深交易所的上市难度相对较小,但其上市要求较设立之初已经更为严格。目前,北交所实行督导,上市节奏也有所放缓。企业如果质地优秀,同时高度契合直联机制重点支持范围之一,选择北交所上市速度自然很快;否则,北交所上市难度同样不低。尤其是随着沪深交易所上市门槛提高后,更多质量较高的企业涌向北交所,北交所更将呈现“优质企业快步上市、逊色企业靠后站”的现象。
实际上,今年以来北交所上市企业数量明显下降。记者根据Wind梳理发现,2023年全年,北交所每月新上市企业数量除1月4家、10月3家以外,其余月份均在6-9家之内。然而,截至4月17日,2024年以来的北交所新股IPO总共只有9家;其中,2月只有海昇药业1家,4月1日-4月17日同样仅无锡鼎邦1家。
声明: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精品图集 Pretty Pictures